1918年,28岁竺可桢博士毕业,被女校长堵在家里。校长语出惊人:“你娶我妹妹,不娶不准走!”20年后,竺可桢回忆此事,抱着妻子嚎啕大哭。 竺可桢189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普通小米商家庭,家里不算富裕,父亲竺嘉祥靠米行维持生计,母亲顾金娘不识字但勤俭持家。他从小就聪明,两岁识字,五岁进私塾,背《三字经》跟玩儿似的。后来考进上海澄衷学堂,和胡适当过同学,成绩拔尖但身体弱。1909年进唐山路矿学堂学土木工程,1910年考上留美公费生,先在伊利诺伊大学学农业,后转哈佛研究气象学。1918年,他28岁,凭一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拿下博士学位,准备回国干一番事业。 张侠魂1897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张通典是清末举人,母亲何承徽会诗词,是个有名的才女。她从小接受新式教育,1916年从上海神州女学毕业,擅长书法和文章,还留校教书。她姐姐张默君是神州女学校长,1918年去美国考察时,她代理校务,把美术专科搞得有声有色。更牛的是,1916年她坐过飞机,成了中国第一个敢上天的女人,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张默君1884年出生,比张侠魂大13岁,是个铁腕女教育家。1904年考进上海务本女校,1906年加入同盟会,搞过革命。1918年,她在美国考察女子教育,顺便跑去找竺可桢“提亲”。她性格直爽,办事果断,觉得竺可桢有才又靠谱,非要把妹妹嫁给他。她创办神州女学,为女子教育奔波了一辈子,这种“硬核”作风也体现在她促成这桩婚事上。 1918年春,竺可桢博士毕业,正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张默君找上门。她开门见山,说自己妹妹张侠魂才貌双全,还提了她坐飞机的壮举,强烈推荐两人结合。竺可桢当时有点懵,他跟张默君不熟,对张侠魂更是一无所知。但张默君态度坚决,他没法当场拒绝,只能说考虑一下。1919年回国后,他去上海见了张侠魂,发现她果然气质不凡,谈吐有见地,两人聊得挺投缘。1920年,他们在上海结了婚,这段“被逼出来的姻缘”就这么成了。 婚后,张侠魂和竺可桢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她在家操持家务,带孩子,默默支持竺可桢的事业。1928年,竺可桢当上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一家搬到南京,他还贷款建了新房,想让家人过得好点。1936年,他又去浙江大学当校长,全家迁到杭州。但好日子没过多久,1937年抗战爆发,浙大被迫西迁,他们跟着学校辗转江西、广西、贵州,生活条件越来越差。 1938年,浙大迁到江西泰和,张侠魂带着孩子住在一间破农舍里。战乱中物资匮乏,她忙着照顾一家老小,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同年,10岁的次子竺衡得了痢疾去世,竺可桢忙学校的事没赶回来,张侠魂一个人扛下丧子之痛。不久,她也染上痢疾,病倒了。竺可桢回来后守在她身边,但她41岁就撒手人寰。那一刻,他抱着她哭得撕心裂肺,20年前张默君“逼婚”的场景历历在目。 张侠魂去世后,竺可桢在日记里写下悼亡诗,字里行间全是愧疚和不舍。20年后,他回忆起1918年张默君上门的那天,想到妻子陪他吃了那么多苦,最后却没能熬过去,泪水止不住。他后来跟陈汲再婚,生了一个女儿,但跟张侠魂的那段感情,始终是他心底最深的牵挂。1974年,他84岁在北京去世,留下了气象学和教育事业的巨大遗产。 张默君促成这桩婚事,初衷是好的。她看中竺可桢的才华,想让妹妹有个好归宿。但这场婚姻的结局,却让人唏嘘。她雷厉风行的性格推动了历史,却也让妹妹早早走上了一条颠沛流离的路。她自己终身未婚,把精力都给了女子教育,算得上那个时代的先锋。 竺可桢和张侠魂的婚姻,离不开那个动荡年代。抗战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他们不过是其中一员。竺可桢忙事业,张侠魂顾家,两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撑下去。可惜,乱世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他们的爱情最终被现实碾碎。这不是什么浪漫传奇,而是实打实的苦日子。 这段婚姻里,竺可桢扛着事业,张侠魂撑着家,谁都没错,却都付出了代价。张侠魂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竺可桢则背负着没能护好她的遗憾。20年后那场嚎啕大哭,是他对她的亏欠,也是对命运的无奈。人活一世,谁还没点放不下的念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