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1353

标签: 欧盟

波兰终于找到借口了,把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给关了,你白俄不是和俄罗斯一条心么?欧盟早

波兰终于找到借口了,把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给关了,你白俄不是和俄罗斯一条心么?欧盟早

波兰终于找到借口了,把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给关了,你白俄不是...欧盟早看他不爽了,现在找到借口了,边界一停,看你白俄能撑到什么时候,无人机到底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飞的,都还没有结论,就先把边界封了,仿佛这都是事先安排的。
长安深蓝S05与S07两款车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证书

长安深蓝S05与S07两款车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证书

在TÜV莱茵的协助下,长安深蓝S05与S07两款车成功获得了欧盟整车型式认证(WVTA)证书,这标志着两款车型已满足欧盟强制性准入法规的要求,可大规模出口至欧盟成员国及其他认可WVTA认证的国家和地区。WVTA是根据(EU)2018/858...
特朗普越调停,俄乌打的越厉害,这究竟是哪般?老特又开始对俄罗斯加大制裁了,而且

特朗普越调停,俄乌打的越厉害,这究竟是哪般?老特又开始对俄罗斯加大制裁了,而且

特朗普越调停,俄乌打的越厉害,这究竟是哪般?老特又开始对俄罗斯加大制裁了,而且拉上整个北约对其制裁,不但对俄罗斯加大力度,而且还把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这里主要是中国和印度)一并制裁,这不是更加乱套了吗?最近特朗普要求整个北约必须禁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并且加大对中国的贸易关税达到50%-100%,紧接着特朗普说如果北约做到了,美国也会跟进,这样俄乌战争马上就会结束!且不说,北约能不能禁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单从加大对中国的高关税北约就不可能做到,北约主要国家就是欧盟成员国,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欧盟加到50%-100%得关税话,那根本想象不到欧盟怎么能够生活下去,就连美国都做不到,欧盟怎么可能做到?另外北约成员国土耳其26%得石油都是从俄罗斯进口,怎么可能会做到不用俄罗斯的石油?特朗普这一招还是建立在西方霸权主义思想之上,只要加大严厉制裁,别人就会屈服,显然这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越调停越乱套,或者说特朗普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丢给了北约和欧盟,最后找个借口而推脱调停俄乌战争失败的理由!中国早就说过,复杂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最后还得回归多边框架中来!现在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要人为的割裂开来,基本是不可能的,这违背世界发展规律了,而特朗普注定被规律打败!
得到的消息,匈牙利总理宣布了!​2025年9月13日,欧尔班:欧盟应与俄

得到的消息,匈牙利总理宣布了!​2025年9月13日,欧尔班:欧盟应与俄

得到的消息,匈牙利总理宣布了!​2025年9月13日,欧尔班:欧盟应与俄罗斯达成安全协议。(央视新闻)​这事儿就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放话了,说欧盟现在跟着美国搞对抗那套根本行不通。欧尔班的这番话真的是在说出了很多人心里的话。说实话,大家可能都察觉到了,欧盟在这几年的外交政策中一直在跟着美国走。无论是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民主与自由的议程,欧盟的立场看起来总是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欧洲在经济和安全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欧尔班提出要与俄罗斯达成安全协议,这其实是在给欧盟开了一剂“醒脑药”。他认为,如果继续按照美国的指引走,欧盟不仅可能失去与俄罗斯之间的沟通渠道,还会陷入更深的经济困境。我们可以看到,俄乌冲突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欧洲国家在此期间的损失也很明显。尤其是在能源供应方面,俄罗斯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不再是那么容易接触和合作的对象。而对于很多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盟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了,欧尔班提出的这个安全协议建议不一定能立刻得到其他欧盟国家的认同。毕竟,许多欧盟成员国,尤其是波兰、立陶宛等国家,依然在坚持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这些国家的态度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俄罗斯在他们眼中,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威胁。然而,欧尔班的立场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他提到,欧盟在和俄罗斯对抗的过程中,丧失了灵活性和独立性,过于依赖美国的战略,这种局面可能最终会导致欧盟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欧尔班的言论并不是在为俄罗斯开脱,而是对当前欧盟外交政策的批评。欧盟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的态度,应该更加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追随美国的步伐。对于欧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做“美国的跟班”,而是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与安全,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当然,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涉及到更多复杂的利益博弈。欧盟和美国的关系虽然有着强大的政治和历史背景,但也有许多矛盾和分歧。例如,欧洲的能源需求和美国的能源政策常常处于对立面,欧盟希望能够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来保障能源供应,而美国则更希望欧洲依赖于自己的能源输出。此时,欧尔班提出与俄罗斯达成安全协议,实际上也是想让欧盟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一局面中的角色。而这种审视,往往不容易被所有人接受。毕竟,历史上的分歧、地缘政治的竞争、以及各国对外政策的不同,都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极其复杂。而在这个复杂的背景下,欧尔班的言论或许只是试图引发一场关于欧洲未来方向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并非由一个人的呼声能够决定,更多的是需要各方的智慧和妥协。但即使如此,欧尔班的这番话,仍然是一剂很有价值的“警钟”。在全球化和多极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欧盟不能单纯依赖某一个大国的力量,而应根据自身的利益与安全需求,采取更加独立和灵活的外交政策。毕竟,外交不仅是权力的博弈,更是智慧与策略的较量。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匈牙利匈牙利外长匈牙利获批匈牙利否决波兰匈牙利关系匈牙利和平倡议匈牙利通俄论
欧盟外长卡拉斯真不简单,三言两语就识破了普京的阴谋诡计。欧盟外交部长卡拉斯今

欧盟外长卡拉斯真不简单,三言两语就识破了普京的阴谋诡计。欧盟外交部长卡拉斯今

欧盟外长卡拉斯真不简单,三言两语就识破了普京的阴谋诡计。欧盟外交部长卡拉斯今天(9月14日)警告说:“放弃乌克兰领土的谈判是普京设下的陷阱。这是典型的俄罗斯策略,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先漫天要价,索要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武力威胁,下最后通牒,最后西方让步,让俄罗斯得到比预想还多的东西。回想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俄罗斯不就是先否认派兵,然后趁西方还没反应过来,迅速造成既定事实吗?类似的操作在格鲁吉亚、叙利亚也都上演过。“三步走”,本质上是个心理战,先开个高到离谱的条件,让你觉得后面稍微降点价就很合理,再摆出要打架的架势,让你害怕冲突升级,最后你就会忍不住想“让步一点求平安”,结果让对方占了大便宜。现在欧盟外长特意这个时候说出来,是因为西方内部出现了不同声音,有些人开始觉得,让乌克兰割让一些土地换来停火也不错,至少战争能结束。历史告诉我们,对侵略者让步只会换来更多的侵略,1938年欧洲各国对希特勒妥协,结果反而加速了二战爆发。如今西方似乎学聪明了点,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总体上还是坚持“由乌克兰自己决定谈判条件”,并且继续提供军事支持,俄罗斯没能成功分裂欧美关系,反而让北约更加团结,连原本中立的瑞典和芬兰都加入了北约。不过问题依然存在,美国大选可能改变政策,欧洲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世界上很多国家也不想选边站,普京可能就是在赌,看谁先撑不住。这番话,说白了是在给西方提个醒,别被“和平”的口号忽悠了,有些让步看似解决了眼前问题,实际上会带来更大麻烦,战争虽然可怕,但用屈服换来的和平往往更短暂。完全不让步可能让战争无限期继续,轻易让步又可能鼓励更多侵略,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是否妥协,而在于怎么妥协、什么时候妥协。如果是在枪口威胁下割让土地,这只会告诉世界“武力威胁有用”,以后大家都有样学样,但如果是双方都有让步、有收获的公平协议,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还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争论主要是欧美国家的观点,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并不完全认同西方立场,他们认为这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不想选边站。这提醒我们,国际舆论场不是铁板一块,说服全球大多数国家需要更好的理由,而不能光是“听我的就对了”。说到底,破解普京的“陷阱”不能光靠识破,还要拿出更好的方案。西方需要证明,他们支持乌克兰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护每个国家自主选择命运的权利,这既是价值观问题,也是实际安全需要,如何让这个道理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将是未来的真正挑战。
看来,为了平息人们对欧盟与美国不公平关税的不满,卡拉斯也是拼了。但可惜的是,这样

看来,为了平息人们对欧盟与美国不公平关税的不满,卡拉斯也是拼了。但可惜的是,这样

其言外之意就是说,如今美国对欧盟关税之所以高,是因为我们欧盟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或者说是优秀的美国合作伙伴。我们欧盟要知耻而后勇,要努力争取让美国把15%的关税降下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美国合作伙伴。
乌克兰简直太冤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硬生生把俄罗斯从一个全球超级大国打成了二流国

乌克兰简直太冤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硬生生把俄罗斯从一个全球超级大国打成了二流国

乌克兰简直太冤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硬生生把俄罗斯从一个全球超级大国打成了二流国家,解决了美西方的心头大患,可到头来乌克兰得到了什么?三年多的血火拼杀,把俄罗斯的国力拖得七零八落。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乌克兰所面临的考题,早已不再是能否赢得胜利,而是还能否完整地走出这场战火所留下的深渊,人们曾经热烈讨论战争的正义与否,也曾为抵抗者的勇气鼓掌欢呼,但当硝烟变成日常,炮火成为背景,真正沉重的,是那些被忽视的代价——一个国家的筋骨正在被慢慢抽空。乌克兰的人口问题已不仅是统计数字的下滑,而是社会结构的系统性崩溃,按照官方数据,战前4300万人口如今已骤减至3400万左右,国际机构甚至估计实际数字可能更低,年轻男性的流失尤为严重,一部分死于前线,一部分逃往国外再也不敢回家,城市街头,年长者和孩童成为常态景象,劳动力的短缺已不是企业用工难的层面,而是整个国家失去了维持基本运转的人口支撑,曾经热闹的集市,如今空空荡荡;村庄里的田地无人耕种,荒草比麦子还高,这种“空心化”的进程,不止影响当下,更决定了未来数十年的国家命运。经济领域的打击同样惨烈,2021年乌克兰的GDP还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但经过数年的战争摧残,整体经济规模已经缩水超过四分之一,农业曾是乌克兰的生命线,黑土地的肥沃曾让世界艳羡不已,如今却被战火碾压成伤痕累累的雷区,联合国数据显示,超过25%的农田因布雷或基础设施损毁而无法耕种,部分地区即便恢复种植,也面临灌溉系统瘫痪、粮仓被毁等现实问题,能源系统更是触目惊心:全国约80%的发电与供热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当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电力都无法保障时,所谓的“重建”便只是空谈。更令人无奈的是,面对这一系列崩塌,乌克兰并未真正拥有自主修复的能力,外部援助成为维系国家基本运转的关键,但所谓援助,其本质更像是一场精密设计的交易,欧盟、美国、国际金融机构纷纷承诺巨额支持,表面上数字庞大,实际上多为贷款而非无偿援助,且往往附带种种条件——国有资产私有化、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资企业给予优待等,这些要求看似促进“改革”,实则在战争废墟上掘金套利。以2025年为例,乌克兰需要约384亿美元维持基本财政支出与初步重建,而西方承诺的资金中,仅有不到四成真正到账,更为讽刺的是,到账的援助款项中,实际用于乌克兰本地建设的比例极低,大量资金在进入本国前便被中间环节截留,或被用于“合作方”的采购合同,援助成了某些企业的盈利通道,乌克兰却仍在为电网修复发愁,连最基础的供暖都无法保障。与此同时,俄罗斯虽在战争中遭遇重大损耗,却并未如外界所预言的那样彻底崩溃,2025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仍超过2000亿美元,尽管制裁不断,但通过对亚洲国家的出口渠道,仍维持了相当规模的外汇来源,军事方面,尽管黑海舰队受损严重,部分战略基地遭袭,但核威慑力量依然构成底线保障,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在战争中逐渐适应了资源受限的状态,其军工体系转向低成本、大批量的无人系统生产,反而在消耗战中形成了一种“耐磨型”的优势。在这种对比中,乌克兰的处境更加尴尬,既没有俄罗斯那样的战略纵深,也难以真正主导自己的战争节奏,西方的支持虽然帮助其抵抗初期压力,但进入长期阶段后,这种支持明显趋于疲软,2025年,多个欧美国家削减援乌预算,部分援助项目被无限期推迟,国内反战声音的上升以及财政压力的加剧,使得乌克兰逐渐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困局”。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国家自主性的流失,曾经乌克兰试图在东西之间寻找平衡,战争爆发后则彻底选边站队,然而,选择西方并未带来期望中的安全与繁荣,反而造成了对外依赖的加深,国家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意见的影响,改革方向与节奏也不得不与援助国的政治安排保持一致,乌克兰的未来,不再由乌克兰全权决定。这场战争的代价无法用胜败来简单衡量,俄罗斯确实被削弱,国际影响力下降,经济发展受阻,但其国家框架仍在;乌克兰却面临着基础设施毁灭、人口结构崩坏、经济濒临停摆、社会信任系统断裂等多重困境,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一切付出之后,换来的却是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战争的本质,不只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意志、资源与战略的比拼,乌克兰以极大的代价换来了西方世界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并非无条件的托举,而是一场带有明确目的和投资回报预期的“合作”,在全球地缘棋局的博弈中,乌克兰被推到了最前线,成为了抵挡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也成为了最先承受冲击的牺牲者。信息来源:环球时报——俄乌争吵哪方击中了乌政府大楼
方某在美国发布查理的不好言论,结果被一群华人举报。虽然我不喜欢方,但是在查理这

方某在美国发布查理的不好言论,结果被一群华人举报。虽然我不喜欢方,但是在查理这

方某在美国发布查理的不好言论,结果被一群华人举报。虽然我不喜欢方,但是在查理这件事上,我还是很赞同他说的观点:“要求整个美国去哀悼一个极右网红,这凭什么。”其实美国不仅要求美国国内哀悼,还要求欧盟一起哀悼,可惜被欧盟拒绝了。任何放任枪支管控的行为,再怎么辩解,也是在增加全民的危险系数。方脑子还是很清晰,非常理性的,这些在美国的华人,过去美国后也是被影响挺深,不过这样相互咬起来,真的不担心国内看他们笑话吗?不知道方会不会真的被美国吊销签证,遣返回国。不知道他现在还会不会说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
欧盟还是太天真了,不是中国不施压!9月13日,奥地利外长迈因尔—赖辛格在与中国外

欧盟还是太天真了,不是中国不施压!9月13日,奥地利外长迈因尔—赖辛格在与中国外

欧盟还是太天真了,不是中国不施压!9月13日,奥地利外长迈因尔—赖辛格在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后受访时说,中国应该向俄罗斯施压,促使他们停止俄乌战争,以免继续面对欧美的制裁。奥地利外长还大放厥词,蔑称,“北京需要协助将俄罗斯总统普京拉入停战谈判,并停止向俄罗斯供应武器。”不得不说,欧盟这帮政客对俄乌战争还是搞双标,对我国还是那么傲慢。俄乌战争本来就是美欧伙同泽连斯基蓄意挑起的,其根源就是北约的东扩。只要北约往后退一步,乌克兰保持中立,实现去军事化,泽连斯基下台,那么俄乌问题必将迎刃而解。而欧盟不往这个方向合力,反而一直指责一心促和的中国,这是没有道理的。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态度是一贯的,那就是中立促和,欧盟方面指责我们军援俄罗斯,制裁俄罗斯的国防工业,纯属污蔑。
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

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

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2022年春天,当西方制裁的大网刚罩向俄罗斯时,不少人都觉得这个国家的经济要悬了。欧盟当时放话要让俄罗斯的石油卖不出去,可看看数据就知道,这话说得有点太满了。年初的时候,俄罗斯还给欧盟供应着31%的原油,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这个比例就跌到了3.2%,美国倒是趁机成了欧盟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但制裁这东西就像给自己上了紧箍咒,欧盟虽然把俄罗斯的能源份额压下去了,欧洲老百姓却得在冬天里排队买木柴取暖,这大概是当初制定制裁政策时没算到的。德国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这个欧洲经济的火车头2023年GDP不光没增长,还下降了0.3%,全年平均通胀率飙到5.9%。工厂老板们看着天然气账单直挠头,不少制造业厂子干脆停了工,全年制造业产出下降2%。说好的要把俄罗斯经济打回石器时代,结果自己先体验了一把工业文明倒退的滋味。那些原本依赖俄罗斯廉价能源的工厂,要么减产要么外迁,倒是让不少发展中国家捡了些转移的订单。就在欧洲忙着给自己找替代能源的时候,俄罗斯的油轮和输气管道正在悄悄改变航向。2023年,俄罗斯卖给中国的原油达到了1.07亿吨,比上一年增长24%,差不多占了中国全年原油进口量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每天有近30万吨俄罗斯原油通过油轮或管道运到中国,足够填满150个标准游泳池。西边少卖的原油,东边补上了还绰绰有余,俄罗斯能源部的人估计,光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一年就往中国输了230亿立方米天然气,足够北京全市用两年。能源出口的转向直接稳住了俄罗斯的钱袋子。虽然西方媒体天天喊着俄罗斯能源卖不出去,但2023年俄罗斯油气产业收入还是达到了9万亿卢布,跟2021年没受制裁时差不多。要知道这可是在国际油价波动、欧洲市场丢失的情况下做到的,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俄罗斯财政部长说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的三分之一,这笔钱要是没了,俄罗斯经济才真要出大问题。金融方面的变化更有意思。西方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后,大家都以为俄罗斯会陷入支付困境,结果人民币成了意想不到的"救生圈"。两年前人民币在俄罗斯出口结算中只占0.4%,到2023年已经飙升到34.5%,进口结算更是达到36.4%。就像西方抽走了美元结算的梯子,中国顺手递过来人民币的跳板,俄罗斯商家现在跟中国做生意,直接用人民币算账,省去了换美元的麻烦。这种货币转换悄无声息,却比任何高调援助都来得实在。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在制裁下体现得淋漓尽致。俄罗斯往中国运原油、天然气、煤炭,中国则往俄罗斯送机电产品、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在莫斯科的商场里,华为、小米的手机专柜越来越显眼,中国品牌的家电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这种你来我往的生意,既让俄罗斯老百姓没因为制裁断了生活物资,又让俄罗斯企业有了稳定的出口渠道。2023年中俄贸易额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从能源贸易的规模就能看出,这个数字肯定少不了。相比之下,伊朗的无人机、朝鲜可能的军事援助,在整个俄罗斯经济大盘子里只能算小打小闹。俄罗斯一年几千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能源出口占了一半多,这些可不是靠几架无人机或炮弹能替代的。中国虽然从没说过要帮俄罗斯,却用实实在在的贸易合作,给了俄罗斯最需要的经济支撑。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方被围堵,另一方不递拳头,却递了碗热饭,这种支持比啥都管用。俄罗斯经济2023年不仅没崩溃,甚至比一些欧洲国家过得滋润。西方原本想通过制裁切断俄罗斯与世界的联系,结果反而把俄罗斯推得更靠近中国市场。现在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有了稳定买家,货币结算有了新通道,老百姓需要的消费品也没断供,这些都不是靠喊口号能解决的问题。中国没送过一发炮弹,却用市场、货币和贸易,帮俄罗斯筑起了一道经济防线。看看欧洲那边,制裁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让工业成本飙升,德国汽车厂减产,化工企业裁员,而俄罗斯这边靠着向东出口能源,财政收入稳住了,经济也没出现预想中的崩盘。这种鲜明对比说明,在现代经济中,市场的力量往往比政治口号更实在。中国没标榜自己是俄罗斯的盟友,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西方越是想孤立俄罗斯,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就越紧密,这大概就是制裁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现在回头看,那些当初预测俄罗斯经济会崩溃的专家们可能忘了,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就在亚洲。当欧洲把俄罗斯能源拒之门外时,中国庞大的市场正好接盘。俄罗斯的原油、天然气通过管道和油轮源源不断运来,换成人民币后又能买回需要的商品,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循环。这种经济上的相互需要,比任何军事同盟都来得可靠。